2022-09-18 00:31:03
免费影院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://www.mianfeiyy.cc
1985年10月,许世友在南京逝世。在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的时候,王震指着在场的将军们说,我们这批老骨头啊,再也甭想领到这种通行证喽。话语之中,有羡慕,也有叹息。
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事情还要追溯到1956年,中央第一次发布火葬倡议书,毛主席看了这份倡议书,说道,书法不错嘛,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站在毛主席旁边的朱老总也跟着签名,然后彭老总,刘少奇,周总理等等,依次签名。
签了这个名字,意味着,在他们百年之后,要实行火葬,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火葬的志愿。到1956年的八大上,好多参会的领导也都在倡议书上了签了名。
有一个人却没有签,他就是刚刚当选为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的许世友。开会期间,许世友非常认真地对毛主席说,他死后不愿意火葬。公然和大家唱反调,毛主席都签了,许世友竟然如此特立独行。
许世友不签名,是为了将来葬在自己老母亲旁边,生前干了一辈子革命,为国尽忠,却没有时间孝敬自己的老母亲。许世友决定,死后要为母亲尽孝心。自古忠孝难以两全,许世友只好生前尽忠,死后尽孝。
毛主席当时既没有点头,也没有摇头,只是一笑了之。结果是,许世友愣是没有在倡议书上签名。他获得了毛主席的默许。39年过去了,许世友不幸因肝癌逝世,享年80岁。
人死了,就要入土为安,许世友是火葬,还是土葬?需要中央拿出一个意见,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邓小平的面前。不错,许世友是没有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,毛主席也默许了。
但当时中央已有倡议,领导人逝世后,一律火葬,不保留遗体,不建坟墓,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例外。许世友不但是一个党员,还是国家和军队领导人,如果不火葬,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?
可是,如果不尊重逝者的遗愿,那也太不近人情了。火葬倡议书毕竟是自愿签名,而不是强迫的,许世友一直不肯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名,怎么能强迫火葬呢?
邓小平到底该如何定夺呢?
10月26日上午,许世友逝世后第四天,王震上将乘坐专机从北京飞到南京。王震和许世友同为开国上将,而且排名都很靠前,他们都是战功赫赫,有大将的资历,最终都只授了上将。
1982年,不再担任政治局委员的许世友,当选为中顾委副主任,虽然他不顾也不问,住在了南京。1985年,王震主动请辞政治局委员,也当选为中顾委副主任。
王震此行,第一是向许世友的遗体告别,送老将军最后一程。第二他还有特殊使命。当时在场的还有很多开国将军,比如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,政委郭林祥,还有中顾委委员王平上将,陈再道上将等等。
他们要么是许世友的老部下,要么是许世友的好战友。王震说,昨天晚上,我去看望了邓小平同志,今天我是受小平同志之委托,来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的。
王震高度评价了许世友的一生,他戎马60年,战功赫赫,百死一生,从士兵成长为开国上将,非常传奇,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指挥员。关于许世友的后事如何办理,王震传达了邓小平的批示。
那就是著名的“七个特殊”。许世友拥有特殊的性格,嫉恶如仇,精忠报国,他的经历也很特殊,担任了25年的大军区司令。许世友又有特殊的贡献,在生死关头为红四方面军杀开一条血路。
开国将军那么多,许世友是一个特殊的人物,他不火葬,这是毛主席批准,邓小平签发的特殊通行证,这是特殊的特殊。说完了这“七个特殊”,王震拄着拐杖站了起来。
当时的王震也已经77岁高龄了。他指了指在场的将军们,幽默地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。同样都是开国将军,如王震、王平、陈再道等还都是开国上将,可是他们却不可能拿到许世友那样的通行证了。他们不可能像许世友那样特殊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还是许世友最牛。不是谁都能成为许世友,许世友是不可复制的。